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概况

音乐舞蹈学院简介

发布日期:2024年03月25日    编辑:雷婷 陈倩倩 作者: 浏览次数:


一、基本情况简介

北部湾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前身是2010年8月设立的钦州学院音乐学院。2015年4月,音乐学院与中文与传媒学院、外国语学院合并设立人文学院;2024年1月,重新独立并更名为音乐舞蹈学院。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,其中专任教师42人。专任教师中,教授、研究员3人,副教授7人,博士10人(含在读博士2人),硕士生导师12人(含外聘教师3人);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13人。另聘有校外行业企业兼课教师9人。

二、学科专业建设

学院开设音乐学、音乐表演、舞蹈表演3个本科专业,设有1个音乐硕士学位授权点。2021年,音乐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2023年,在广西教育厅组织的专业综合评估中,音乐学专业获五星专业,音乐表演专业获四星专业。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(含本科生和研究生)。

学院紧紧把握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、平陆运河建设等开放发展的时代机遇,持续推进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,不断彰显“海洋性、应用型、国际化”办学特色,致力于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及中国—东盟文化艺术交流,培养高素质、应用型、创新型人才。

三、教学科研平台

学院拥有“音乐创作教学科研团队”“音乐课程教学论教学科研团队”“声乐表演艺术教学科研团队”“钢琴艺术教学科研团队”“器乐表演艺术教学科研团队”“北部湾与东盟舞蹈教学科研团队”“中国海洋音乐教学科研团队”等多个教学科研团队,设有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、北部湾海洋文学与艺术研究所等科研创新平台。

学院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:设有图书资料室1间、音乐舞蹈艺术实训中心1个、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1间、北部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厅1间、学术报告厅1间、乐团排练厅2间、计算机音乐实训室1间、舞蹈实训室3间、合唱指挥实训室1间、视唱练耳实训室2间、电钢琴实训室1间、书写技能实训室1间、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室1间;拥有学生琴房106间、教师教学琴房40间,可容纳500名观众的专业音乐厅1个(在建)。

学院与钦州市第一中学、钦州市外国语学校、钦州市第六中学、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、钦州白海豚演艺公司等单位合作,共建实践教学基地18个。依托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,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。

学院与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广西文化产业集团、广西歌舞剧院、广西交响乐团、广西演出公司、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等多家单位开展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活动,精准对接用人单位在艺术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,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实习与就业路径。与广西首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,推动表演专业产教融合,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奠定良好基础。

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,主动对接东南亚国家艺术院校,已与泰国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就学生交流、教师互访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,为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四、教学科研成果

学院加强“音乐与舞蹈学”重点学科建设,科研成果持续涌现。近五年来,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(含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)、教育部课题2项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项、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1项。原创音乐剧《守鲎》入选由中国科协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组织的“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”项目,实现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的有效衔接。

全院教师发表论文百余篇,其中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有20余篇。学院现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,校级一流课程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共27门。

学院音乐硕士多次走进钦州市图书馆,举办专场音乐会暨“高雅艺术进图书馆”公益惠民演出,为市民送上高品质文化福利,以艺术为桥梁,拉近公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。

教师党支部获评校级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团队,党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;与体育学院共建“艺体联盟”,围绕“课程思政与艺术实践融合”“艺术教育服务社会路径”“党建引领学科共建”等主题开展合作,推动学科协同发展。学生党支部将AI技术应用于党建活动,开展“AI+党建”特殊学校慰问活动。

近三年来,学生获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30项;在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,获省级赛金、银、铜奖10项;参加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,获各类奖项20余项;参加中国—东盟“红铜鼓”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20余项;参加“洞庭杯”民族器乐系列大赛、中国青少年艺术节、广西高校“青春之歌・校园好声音”大赛等赛事,获奖近10项;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累计超2000人次。